作者:共同創辦人/喬安娜
2024/10/5的線上說明會,我跟職員Maggie 聊了關於「自由」這個主題,其中特別提到了3C自由。剛巧隔幾天,在一個講座的現場,有個媽媽特地來問我關於新竹瑟谷的3C自由這件事。因此,想在此跟大家分享我在新竹瑟谷自學基地對於3C自由的觀察與想法。
想必很多家長都看過一些關於3C對孩子可能造成的各種負面影響的文章,像是我最近看到有一篇提到:過度使用3C會產生後天的專注力不足、情緒更加衝動與失控,不懂表達內在感受與想法、很難在社交上有深度連結,最糟的是對真實世界失去了好奇與興趣等等的恐怖後果。
但有接觸瑟谷模式教育的人都知道,瑟谷模式教育基於自主學習與自由的原則,是沒有在限制3C使用的。那麼,在新竹瑟谷實際的情況又是如何呢?沒有限制3C的使用,甚至在新竹瑟谷,無線網路被視為是必要的基礎設施(而且還得要有一定的頻寬),在我們的自學基地也有一台大電視可供孩子們上網觀看影片。這樣運作下來,小孩們發展的狀況如何呢?
我所觀察到的實際情況是,在新竹瑟谷自學基地,有些小孩會天天帶平板或手機來,有些小孩不會帶,或者一個星期只有其中一天或兩天會帶。要不要帶,基本上是家長跟小孩之間的協定,我們並不會去干涉。
有些小孩剛開始的時候,確實是會把大量的時間放在平板遊戲上。但我也發現,那些連線遊戲正是小孩們社交的起點。原本彼此不認識的孩子,很常因為玩同一款遊戲,因此建立起關係來(「你教我怎麼破這關,好嗎?」)。有趣的是,他們雖然在連線,可是實體上是在一起的(就坐在隔壁),於是彼此之間的關係並不是「虛擬或想像」的,而是很容易從平板遊戲延伸到實體遊戲。當有人喊玩「打背」(*這是新竹瑟谷小孩發明的一款類似鬼抓人的遊戲),多數的孩子都可以放下平板,加入追逐。
不帶平板的孩子也有一群。他們會在新竹瑟谷尋找事情做。即使時不時會喊無聊,但最後總是會找到事情做。這些孩子他們有時也會帶平板來新竹瑟谷,但我看到他們玩遊戲的時候其實是沒那麼投入的。我想起自己小時候,家裡其實是有紅白機的(我哥跟朋友借的),我父母也不太會限制,但我對這些遊戲就是沒太大的興趣。會試著玩一下,但總覺得外面的世界是更好玩的,也就不會想要花太多時間在遊戲機上。
這些把大量時間放在平板上的小孩們有變得更衝動,更容易失控嗎?在擔任職員期間(剛開始運作的第一年),我確實觀察到有幾個孩子會因為遊戲中的挫敗而大發雷霆,甚至遷怒他人。然而,隨著時間的過去,或許是因為彼此之間的關係更明確穩固了,或許是因為學生法庭的處理產生了作用,小孩們明白彼此之間相處互動的原則,也或許是因為他們長大了,對於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也更能掌握了,總之,最近我已經很少看到這樣的情況了。
我並不是要否定教養文章中所談到的那些過度使用3C所產生的不良影響,而是想說,孩子的行為表現背後往往有很多複雜的因素,單純地用「過度使用3C」來歸因,是不是太簡化,太便宜行事了?
多數體制內的孩子,自由的時間是很珍貴稀少的,可以使用3C的時間也同樣珍貴少有。不難想像當孩子可以使用的時候,會想要卯起來用個過癮啊!尤其現在的線上遊戲與手機遊戲都設計得很好玩,就如同大人會忍不住要熬夜追劇的心情一樣,小孩一玩起來就忘記時間也是很自然的事情,不是嗎?這些都不見得是孩子有什麼上癮的問題,而是平常可以使用的時間不夠的關係吧?至於孩子的情緒表達與社交的問題,在我看來,恐怕也不是單純3C造成的,而是孩子回歸到與人真實互動的世界時,那個真實的世界實際上是什麼樣貌?孩子在真實的世界中又是如何被對待的?
在新竹瑟谷自學基地,職員們著重在跟孩子們建立安全依附關係,會跟孩子談論感受,談論如何表達需求與想法,透過學生法庭(*在新竹瑟谷稱之為「小會」)協助孩子在衝突之後去修復關係。在這裡的真實世界中,人跟人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,每個人的感受與需求都同等重要。人跟人之間的互動是自由且有秩序的(校規有規範人跟人之間互動的原則,即不能傷害他人),個人自由與群體的需求同時可以被兼顧,小孩們在這樣的環境中,即使擁有了3C自由也沒有出現在教養文章中的那些不良後果。甚至,他們也不會完全讓自己沉溺在3C的世界中。相反地,他們漸漸開始會想要往更大的真實世界去探索了(他們很喜歡安排外出計畫)。
結論就是,小孩是否會沈迷3C,可能跟他如何與真實世界互動比較有關係。
以上是喬安娜在新竹瑟谷的觀察紀錄與心得。僅代表喬安娜個人的想法跟立場。
0 Comments